海曙:密岩-五龙潭穿越
【方位】海曙区章水镇蜜岩村祝家
【线路】祝家-新凉亭-密岩古道-竹湾古道-野猪湾-烂田潭-茶耷-流仁岭古道-五龙潭
【运动参数】全程12.8KM,累计爬高790M(含五龙潭瀑布观赏)。
【风光典故】
1.在皎口水库大坝东南边有座山叫密岩山,在山北面有个村叫密岩村,在密岩村的东面有座桥叫万安桥。山是清山,村是老村,桥是古桥。
密岩古村前横着光溪,在水库建造前,四明山的水汇聚而下,水流遄急,要走向鄞江,只有沿山南边而行。所以在村南就修建了石桥-万安桥。
章水万安桥因与横街的万安桥同名,所以本桥加地名命之。根据桥额"万安桥"楷书石匾,有上款:“壬子葭月中澣之吉”,下款:“八十三老人应元弼"等字样,结合当地村民讲述在其小时候听老人讲,该桥已存在。结合该桥建筑风格等判断,应为清代建筑,又根据中国传统的"天支地干"纪年法推算其清最后一个"壬子"年,说明最晚也建于1852年。
该桥南北向横跨密岩溪上,南面是崩岩山,是通往宁波的必经之路。前身为木板桥,由于洪水时常被冲,清代一老人出资建成此单孔石拱桥。拱卷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,桥总长为37.85,桥洞净跨度9.85米。洞孔高4.30米,宽2.73米。南北落坡引桥的路面为泥石铺设。主桥南有11级石条台阶,北有10级石条台阶。桥墙以乱石叠成,桥面两边施压石为栏并起加固作用。
建在大溪上的该桥具有典型拱桥力学意义,虽上游已在解放初期建了皎口水库,但在末建前充分证明此桥已经洪水猛兽般的考验,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。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,2016年归至海曙区。
2.这里地形隐蔽,在战火纷飞的岁月,曾作为四明山游击纵队后方基地和四明山人民武装的总指挥部,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抗战初期,樟村崔家人崔晓立等人组织的垦荒团,在这一带垦荒种粮,为革命队伍提供了必要的后勤保障。
1969年,原鄞县中学停办,鄞县工农技校取而代之,为了培养"根子红、苗子正、体力壮"的学生,利用茅垟山抗战时期留下的建筑,成立了樟水工农技校,专为男生而设。
当时只有"垦荒团"留下的几幢石墙草顶平房,作为校舍之用,半农半读,上午上课,下午垦地种粮,师生自己动手新建教学楼和操场。他们开垦了数百亩良田,建造了三座山塘水库,自力更生,虽辛苦而乐在其中。
1975年8月,鄞县工农技校与樟水工农技校合并为"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”,总校设在邱隘的"鄞县中学"内,樟水工农技校改名为"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樟水分校"。
樟水分校总部设在原鄞县钢铁厂旧址,另外利用原有建筑设了三个教学点,包括茅垟山林场、长沙潭山林队和汪夹岙工厂。茅垟山增设了牧医、林业两个大专班,学制二年,学校里也有了女学生。
各校按照"自力更生,劳动建校"的号召,半工半读,农林牧副业并举,成为显著的时代特色。
当年的师生们建造的山塘水库至今仍在,久旱不涸,水碧不见底。开垦的那些田地,现在大多荒芜,树木成林。
1977年10月,中国高考制度恢复。特殊时代的产物–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应运而止。历史重新步入正轨。
1978年1月,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改名为鄞县中学。樟水分校的茅垟山林场、长沙潭山林队也同时撤销,这也是现在的鄞州中学的一段历史。
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樟水分校撤销后,教学以蜜岩村祝家岙的高中部为主,仍称为"鄞县共大"。
1979年先后增设了"宁波师专鄞县教学点"和"宁波师范鄞县分校"。1981年5月,“鄞县共大"正式撤销,改办鄞县四明中学。1983年3月改办鄞县四明农业中学。1985年5月,改为四明职业高级中学,这一名称沿用至今。
【参考轨迹】密岩-五龙潭穿越
【其他线路】
1.从茅垟山南部古道进五龙潭:祝家-劳动大学-下塘-烂田潭-茶耷-五龙潭。全程12.1公里,爬高700米。
2.从茅垟山北部古道进五龙潭:全程12.5公里,爬高720米。
3.从四明问秋线路(十八级)进五龙潭:祝家-劳动大学-下塘-烂田潭-十八级-五龙潭。全程11.1公里,爬高710米。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