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行宁波

Version 2.1.7

宁波古道与驴行线路

墙头:石鼓岭古道*

【方位】墙头镇方家岙村三坑口-茅洋乡南充村/屠家园村石鼓岭脚吟凤桥

【风光典故】

大雷山与白仙山交界处为石鼓岭,岭在大雷山以西,王公岭以东。西北起自山坑口,东南至茅洋乡屠家园村吟风桥,全长约3110米,弹石路。岭顶海拔208米,支岭二条:一条从岭顶西南至南充村,全长约1000米,弹石路;另外一条从岭顶北通大雷山,长约1500米,泥路。

嘉靖府志载:石岭,县西四十里。道光县志:“岭上有石如鼓,击之有声。石鼓在竹树之间穿梭,明灭隐现,幽深细长。民国县志载:石鼓岭高三十九文,长六垦七分。”经石鼓岭向南,往茅洋南充、屠家园村。树林茂密,卵石弹砌的山岭伸入荫翳之地,显得幽长深邃,故陈汉章云:“一岭斜矗,如游丝袅空际,曰石鼓岭。”

相传石鼓岭上有一巨石。形如鼓状,击之发出铿锵有声,用名石鼓,石鼓岭由此得名。

石鼓岭是民间交通要道,有一条由石弹子铺平的古道穿越石鼓岭,石鼓岭古道有近2米左右的宽度,长3110米,石鼓岭墩海拔200.8米,南陡北缓,在石鼓岭墩有一座石鼓亭,石鼓岭,当地人又叫它“叶姑岭”,“叶姑岭”的称谓可能是当地方言的称呼。古道为西南通达象山南乡,北走西沪海滨北折东县城商路古道,也是民间交通要道。抗战期间,国民党象山县抗日联防队与侵象日军在此发生过一次交战。

石鼓岭凉亭建于石鼓岭顶,始建于咸丰八年(1858)七月。殿堂式,坐北朝南,7间,其中正面5间,后面2间,留有碑记两块,字迹漫漶难辨。为咸丰七年八月始建亭首事屠坤能撰。碑云:石鼓岭,为商旅之通途。后岭亭宇倾颓,佛像毁坏,道路未铺砌,崎岖难行,首事屠坤能见状,义不容辞,募捐修缮。围墙是由乱石搭建而成,石鼓岭凉亭木结构的屋柱,亭梁的材质还是新的,在古道通路处双方墙上各开了一个圆洞门供路人通行。

石鼓岭古道原来从方家岙的入口已被淹埋在方家岙水库中了,现在的石鼓岭古道入口处竖有一座石墩。

从方家岙方向到石鼓岭城墙后,古道向南分两支:一支通向屠家园村石鼓岭脚(见轨迹);另一支通向南充村,长1000米,弹石路(见电子地图)。另有一支向北往大雷山,长约1500米,泥路。

方家岙村方、欧2姓居多。明洪武初,方姓始祖从宁海迁此建村。因处石鼓岭下山坳内,故以姓得名方家岙。

南充村由南充、蔡家2自然村组成,村委驻地南充。南充郑姓居多。明初其祖义居南充。传村处南山冲头山间谷地,原作南冲,后取“充足”意,改称南充。蔡家蔡姓居多。明天启间(1621-1627),始祖自象山蔡家岙迁此建村。以姓得名。

屠家园村由屠家园、石鼓岭脚2自然村组成,村委驻地屠家园。屠家园屠姓居多。宋淳熙时(1174-1190)石鼓岭脚先祖迁此建村。因四周景色秀丽,故以姓得名屠家园。石鼓岭脚屠姓居多。宋高宗时,始祖自鄞县桃花渡避乱于雷山石鼓岭下。村因此得名。

石鼓岭脚古道保存完好,全长约1.5Km,爬高约95m。

【参考轨迹】石鼓岭古道

更新日期: 2022-03-12

发布日期: 2022-03-12
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