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曙:晴江岸-上化山小环
【方位】海曙区鄞江镇鄞江村钟家潭
【线路】钟家潭-晴江岸古道-邵家-周家-上化山古道-古宕遗址
【运动参数】全程8.1KM,累计爬高200M。
【风光典故】
1.鄞江镇,自东晋隆安四年建筑勾章县城,即公元四百年,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。曾以"小溪"“光溪"为镇名。境内有"鄞江"“光溪"两条水系流经,江上曾建"大德桥”,北宋时改建石木结构,改名"鄞江桥”。桥以江得名,镇以桥得名,该镇以后就改称"鄞江桥"。
鄞江镇南北山峰对峙,为四明长廊入口,水陆交通两便,东去宁波平原,南入山去奉化,西通四明山,北去梅圆、蜃蛟,故称"四明锁钥",入山咽喉,确系鄞西重镇。
鄞江是鄞县发祥地之一。当宁波平原尚属海湾时,山脚已有先民届茅群居。晋朝时光溪设治,唐中期为句章、鄮县县城,明州州治曾设此地,是宁波前身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
鄞江有狮子山的晋代古墓葬群、郎官第的古建筑群、它山堰等名胜古迹。鄞江镇中古时桥梁随处可见,寺庵、庙宇建筑颇多,并以此成为历史文化名镇。
2.毛家宕毛坯石雕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光溪村毛家自然村上化山东侧,约成于北宋末时期,原埋藏于毛家宕及其东和东北带的山宕宕渣内,被发现后集至现址安放。
这批毛胚石雕中,放置于最北侧的武将像雕刻最完整,仅人物下部未完工,全像高2.84米,肩宽0.47米;文臣像仅人物头部雕刻完成,较武将像略矮,高2.47米,肩宽0.47米;南侧武将像完成情况较差,仅面部雕刻完成,高约2.76米,肩宽0.50米;石虎与龟趺重叠安放,石虎已大致成型,龟趺仅雕刻外部轮廓。5尊石像气质古朴,面部神态及服饰雕刻精美,虽经上百年的雨水冲刷,但基本保存完整。
毛家宕是当地著名的石宕开采地,约开采于宋代,其所产石材主要用于宁波一带的建材,这批毛坯石刻,可能为当时早期墓前雕刻所需而经检验石材不宜雕刻,而废弃的残次品。它们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向东北寻找宜于雕刻的梅园石,找到了开采时代的出处,雕刻石像的历史,成为研究当地采石文化的又一实物例证。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,2016年归至海曙区。
【参考轨迹】晴江岸-上化山小环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