泗洲头:西溪岭古道
【方位】泗洲头镇泗联村岭脚井坑自然村-宁海县胡陈乡东丰村岭根陈
【风光典故】
茶山及其余脉是宁象两县的分水岭。宁海与象山未通公路之前,只有两条陆上通道。一条从象山泗洲头翻越西溪岭至宁海胡陈、力洋,在茶山东南,曰“南路”;另一条从象山下沈翻越石门岭至宁海大佳何、桥头胡,在茶山东北,曰“北路”。故西溪岭、石门岭为象山、宁海两县分水岭。
西溪岭系象山、宁海二县界岭,因此岭下有西溪得名。为宁海通往象山的必经之路,《嘉定赤城志》已有记载,自古是宁海与象山交通要道,岭长1800米,岭顶海拔222.3米,路宽1—1.5米,弹石路面。1958年建造宁西公路时,古道大部改为公路,今尚存古道两端各约400米。自古为官府驿道,山脚原有驿亭,上凤村,过将军桥,攀西溪岭,路面弹铺鹅卵石,翻岭可到宁海胡陈,是宁海至象山最早一条内陆官道。(配图中的老桥现已无存)
西溪岭头筑有石寨,左右山头,东高332米,西高270米。通道亦南北向,宽2米,长37.5米。通道有凉亭、遗迹尚存。道西城墙较为完整,南北城墙高四五米不等,北有女墙高厚皆一米左右,长26米,西有出口一处。南面城墙上有台階,似为地楼痕迹。通道东首城墙,地势高出道通2米多。据山下村民云:石寨在清末民初,辟为寺院,名栖云庵,南面建有地楼,以储谷物;有僧十余人,皆有武功,故盗匪不敢犯。沦陷时期,村民多至寺中避难。今庵无存,仅存石寨。石寨北东南三面即宁象公路,相距约50米左右,公路劈山开道,海拔低于石寨约30米。
石寨建于明中叶。清康熙十三年(1674),罗万里于西溪、石门二岭筑土城,列炮以守,势如剑阁。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,太平军自宁海破西溪寨入屯泗洲头。明代,在方前(今塘翰)设邮铺,经西溪岭至宁海下崎铺,又自方前至西周爵溪巡检司(今司前)。
1949年7月6日,解放军21军61师突破象山半岛守敌第一道防线后,从西溪岭进入象山县。7月7日晚,61师182团攻占泗洲头。
2000年,盛宁线改建西溪岭脚至岭顶宁海交界段,古道基本被破坏。岭南留存古道约290m,岭北留存古道全长约500m,爬高约100m。古道上下较公路短2.2公里。
经实地考察,岭南古道曾被水泥硬化过,能看到古道弹石,能通行,到山腰处发现还有山道下山至岭脚下山塘,但没继续探索轨迹。岭北在山下有入口,询问村民此路可通。但到岭顶根据轨迹已找不到岭道出口,应该是修建西云禅寺过程中把原岭道出口掩盖了,虽然看到轨迹上的出口,但茅草太高、太密,无法前行。有兴趣的驴友可以组队带刀把岭顶的岭道修整出来。具体轨迹以2.1.6版及以后版本的电子地图为准。
【参考轨迹】西溪岭古道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