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洋:杨岙岭古道
【方位】茅洋乡蛎港兴村杨岙-新桥镇海台村
【风光典故】
杨岙岭以岭北地处原杨岙村而得名。岭长1200米,岭顶海拔131米,弹石路。
蛎港兴村由潭头、小杨家、何家、黄家、张家等自然村组成,村委驻地潭头。潭头石姓居多。明嘉靖间,其祖由新昌迁此建村。因处大水潭北,故名。杨岙原为片村杨岙山,辖何家、黄家、张家三自然村。以杨岙山得名。
海台村由外韩、小白蛇、海台3自然村组成,村委驻地海台。海台村民韩姓占七成。宋开禧间(1205-1207)其祖自台州柏树下迁此建村。因处海边,故以姓得名海头韩。明崇祯四年起,历时15载,在村前围成下湾等3塘,塘内有一深潭,久旱不涸,可灌田300亩,遂改称海潭。解放后,因“潭”、“台”同音而写作“海台”。
宁象战役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蛎港埠,史称“蛎港埠战斗”。1949年7月5日夜解放宁海县城以后,182团为先锋,快速追击敌军,目标直指象山石浦。
7月8日上午追至泗洲头和蟹钳渡一带时,敌军依托蛎港埠周围的有利地形和坚固的防御工事,顽固抵抗。解放军指战员大多来自北方,不识当地海况,又恰逢海水涨潮,发起冲锋后陷在滩涂难以快速前进,遭敌军轻重机枪疯狂扫射……下午3点,总攻开始。霎时间,解放军大炮、重机枪一齐向敌阵地猛射,守敌死伤惨重。晚上9点,解放军越过箭岭头尾追敌人,生俘敌400余人,蛎港埠战斗取得胜利。1949年7月9日,随着宁象战役结束,象山半岛全部解放。
古道是两村之间的交通道,岭道在岭北起步处可能已被破坏,需要向上走点才能看到古道。留存部分全长约0.6Km,爬高约80m。
【参考轨迹】杨岙岭古道
作者: 一壶浊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