贤痒:珠溪古道
【方位】贤痒镇珠溪村碧潭禅寺-珠山林场
【风光典故】
珠溪村曾经却是珠溪乡的政府所在地。村里有三条大路,中间一条连接村北的黄家大祠堂与村西南的姚家大祠堂,大约四五百米长。解放后,姚家大祠堂里办了人民公社的供销社,社员们主要的生活用品都只能来这里买;黄家大祠堂办了珠溪中心小学;在1956年秋,小学边上又建一所初中,称作“象山二中”。在中学西侧,是曾经的坟场,被改造成标准的两百米的运动操场,这在当时的象山,还是首屈一指的。东乡七个公社的子弟都汇到这里来读高中。现在中学的旧址上,只办一个幼儿园了。
珠溪老街就是大路的中间100米左右的那一段。弹石路面。一条也是从珠山脚发源的小溪流(上游在解放后筑成珠溪水库),为汇入珠溪就穿街而过了,当然这一段被覆盖上石板。
在老街理发店与商店之间是水龙局。所谓水龙局是晚清民初出现的机械灭火器具。房子里,还有一个用来瞭望周围火情的小阁楼。那个水龙——一个笨重的铁制大家伙,需要四五个人在两头一抬一压,才能抽水喷水,救火的时候,得有几个正劳力推拉着去——在当时可是一件了不起的稀罕物品,特别是作为一种地域身份的标签,仿佛传达着隐隐约约的超乡村信息。在水龙局与理发店之间,有一个打铁铺子。在水龙局的对面是费家的平房,是珠三大队的会计间,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兼作了赤脚医生的医疗室。
从会计间往里走,有民兵室,民兵室紧靠着小礼堂。在水龙局的北侧是商店。在没有电视,没有任何娱乐活动的年代, 商店里聚满了与商贸无关的人,各类消息在此集散。从商店往北走几步,是地方国营的食品站肉铺。肉铺的斜对面,是补鞋子的一户人家,那时已有很多人穿上了塑料凉鞋,塑料鞋很容易硬化断裂,补鞋的生意也不错的。他还兼钉市秤。在理发店的南边,有一家布鞋店,老店主带着老花镜,脚有点瘸,常常看到他在缝制补鞋的样子。因为姓俞,村里的同辈同龄人叫他“皮鞋俞”。店里有许许多多木质鞋楦,光滑光亮的,放在架子上。家庭主妇们有时会把自己做好的布鞋,拿到这里来楦一下鞋子,求个好鞋样。布鞋店对面的街边,时常会有一个村里的小铜匠,挑来担子,坐等顾客。从老街再往上祠堂供销社的方向走,中途有一个很大的裁缝店,10来位师傅,又是一个新社会的合作型店铺。大凡全公社的人们,除了自己缝制衣服,都要到这里来量身定制。
老街最最热闹的算是每旬两次的集市日了,来自东乡各地的山珍海味萝卜蔬菜,会云集在窄窄的老街里,小半天熙熙攘攘的。
古道保存尚好,因行人较少,部分路段被杂草覆盖,台级道上铺有青苔,这是从海拔500多米一直下行的台级道,所以台级道又是比较陡,又陡又滑的路面,一不小心就会溜一跌,须小心行走。留存古道约1.1Km,爬高约350m。
【参考轨迹】珠溪古道
作者: 一壶浊酒